- 月份: 魏正始十年 嘉平元年 蜀延熙十二年 吴赤乌十二年1月
- 类别: 政治 战争
- 事件名: 车驾谒高平陵,司马懿发动政变废曹爽,以司马懿丞相,固让乃止
- 地点: 高平陵 洛阳
- 人物: 司马懿 曹爽 何曾 陈泰 曹芳 夏侯尚 山涛 羊祜 王沈 王浑 郭淮 夏侯霸 鲁芝 阮籍 刘陶 毌丘俭 姜维 王昶 司马师 荀勖 司马昭 钟会 曹羲 王基 王观 高柔 傅嘏 刘放 孙礼 裴秀 何晏 夏侯玄 曹训 曹彦 丁谧 邓飏 毕轨 卢毓 李胜 桓范 严世 孙谦
- 是否史实: 是
- 年份: 249年
- 出处: 三国志 全三国文 宋书 晋书 太平御览 北堂书钞 昭明文选 全晋文
春正月甲午,车驾谒高平陵。太傅司马宣王奏免大将军曹爽、爽弟中领军羲、武卫将军训、散骑常侍彦官,以侯就第。戊戌,有司奏收黄门张当付廷尉,考实其辞,爽与谋不轨。又尚书丁谧、邓飏、何晏、司隶校尉毕轨、荆州刺史李胜、大司农桓范皆与爽通奸谋,夷三族。(齐王芳纪 晋书宣帝纪 曹真传附曹爽传 蒋济传 晋书安平献王孚传 晋书景帝纪 辛毗传注引辛宪英传 晋书羊耽妻辛氏传 晋书鲁芝传 晋书天文下 宋书天文一 晋书礼中 通典礼十二 全三国文卷二十 全三国文卷三十三 全三国文卷五十五 全晋文卷一 全晋文卷六十九)
(太平御览卷六百四十七引三十国春秋 魏嘉平元年,魏帝谒陵,曹爽及弟羲、训、彦皆从。高祖命授兵,召公卿于庙堂,奏皇太后,废爽。丁酉,斩爽、羲、训、彦,夷三族。)
(初学记卷九引王隐晋书 魏帝谒高平陵,曹爽兄弟皆从。高祖以爽执政,不平,废之。起奏事永宁宫,悉起营兵及城中余众,承制发武库仗,开四门,出迎魏帝于洛滨,奏爽罪也。)
(艺文类聚卷六十引晋阳秋 初高祖勒兵阙下,经曹爽门,爽帐下督严世,引弩将射高祖,孙谦止之曰:事未可知,三注三止,高祖车乃过。)
(太平御览卷三百三十七引汉晋春秋 曹芳谒曹叡墓於大石山,曹爽兄弟皆从。於是,司马懿闭四城,遂与太尉蒋济俱屯洛水南浮桥。奏罢,爽兄弟不知所为,芳还宿伊水南,发屯田数千人,树鹿角为营。)
(事类赋注卷二十一引臧荣绪晋书 嘉平元年,曹爽兄弟从谒高平陵,宣王举兵诛爽,大司农、桓范出赴爽。宣王谓蒋济曰:智囊往矣。济曰:智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昭明文选晋纪总论注引晋纪 高祖与曹爽俱受遗辅政,爽横恣日甚,高祖乃奏事永宁宫,废爽兄弟,以侯归第。有司奏黄门张当辞道爽反状,遂夷三族。)
(北堂书钞卷一百二十四引魏书 曹爽兄弟归家初,洛阳县发民八百人,使尉部围爽第四角,角作高楼,令人在上望视察爽,爽愁闷持弹到后园中,楼上使人唱言:故大将军东南行也。)
(晋书天文中 齐王嘉平元年正月甲午,太白袭月。宣帝奏永宁太后废曹爽等。)
(晋书天文下 嘉平元年,天子谒陵,宣帝奏诛曹爽等。天子野宿,于是失势。)
(晋书五行下 嘉平元年正月壬辰朔,西北大风,发屋折树木,昏尘蔽天。案管辂说,此为时刑大臣,执政之忧也。是时,曹爽区{雨瞀}自专,骄僭过度,天戒数见,终不改革,此思心不睿,恆风之罚也。后逾旬而爽等诛灭。京房《易传》曰:“众逆同志,至德乃潜,厥异风。其风也,行不解,物不长,雨小而伤。政悖德隐兹谓乱,厥风先风不雨,大风暴起,发屋折木。守义不进兹谓眊,厥风与云俱起,折五谷茎。臣易上政兹谓不顺,厥风大飙发屋。赋敛不理兹谓祸,厥风绝经纪,止即温,温即虫。侯专封兹谓不统,厥风疾而树不摇,谷不成。辟不思道利兹谓无泽,厥风不摇木,旱无云,伤禾。公常于利兹谓乱,厥风微而温,生虫蝗,害五谷。弃政作淫兹谓惑,厥风温,螟虫起,害有益人之物。诸侯不朝兹谓畔,厥风无恆,地变赤,雨杀人。”)(宋书五行五)
(卢毓传 爽等见收,太傅司马宣王使毓行司隶校尉,治其狱。)
(太平御览卷六百五引魏末传 司马宣王欲诛曹爽,呼何晏作奏,曰:“宜上君名。”晏失笔于地。)
(钟会传注引张夫人传 嘉平元年,车驾朝高平陵,会为中书郎,从行。相国宣文侯始举兵,众人恐惧,而夫人自若。中书令刘放、侍郎卫瓘、夏侯和等家皆怪问:“子在危难之中,何能无忧?”答曰:“大将军奢僭无度,吾常疑其不安。太傅义不危国,必为大将军举耳。吾儿在帝侧何忧?闻且出兵无他重器,其势必不久战。”果如其言,一时称明。)
(刘晔传注引傅子 刘陶曹爽时为选部郎,邓飏之徒称之以为伊吕。当此之时,其人意陵青云,谓玄曰:“仲尼不圣。何以知其然?智者图国;天下群愚,如弄一丸于掌中,而不能得天下。”玄以其言大惑,不复详难也。谓之曰:“天下之质,变无常也。今见卿穷!”爽之败,退居里舍,乃谢其言之过。)
(夏侯尚传附夏侯玄传 爽诛,徵玄为大鸿胪。)
(北堂书钞卷一百四引魏末传 夏侯玄见召还洛阳,绝人道,不复畜笔砚。)
(郭淮传 嘉平元年,迁征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
(陈群传附陈泰传 嘉平初,代郭淮为雍州刺史,加奋威将军。)
(夏侯尚传附夏侯玄传传注引魏氏春秋 初,夏侯霸将奔蜀,呼玄欲与之俱。玄曰:“吾岂苟存自客於寇虏乎?”遂还京师。)
(刘放传 曹爽诛后,复以资为侍中,领中书令。)
(傅嘏传 曹爽诛,为河南尹。)
(高柔传 太傅司马宣王奏免曹爽,皇太后诏召柔假节行大将军事,据爽营。太傅谓柔曰:“君为周勃矣。”爽诛,进封万岁乡侯。)(孙礼传 爽诛后,入为司隶校尉。)
(王观传 司马宣王诛爽,使观行中领军,据爽弟羲营,赐爵关内侯。)
(王基传 以疾徵还,起家为河南尹,未拜,爽伏诛,基尝为爽官属,随例罢。)
(晋书王沈传 及爽诛,以故吏免。)
(毌丘俭传注引魏书 曹爽诛后,进钦为前将军以安其心。)(钟会传注引王弼传 正始十年,曹爽废,以公事免。)(晋书裴秀传 爽诛,以故吏免。)
(晋书何曾传 爽诛,乃起视事。)
(晋书羊祜传 与王沈俱被曹爽辟。沈劝就征,祜曰:“委质事人,复何容易。”及爽败,沈以故吏免,因谓祜曰:“常识卿前语。”祜曰:“此非始虑所及。”)
(晋书荀勖传 爽诛,门生故吏无敢往者,勖独临赴,众乃从之。为安阳令。)
(晋书王浑传 爽诛,随例免。起为怀令。)
(晋书山涛传 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遂隐身不交世务。)
(晋书卢钦传 爽诛,免官。)
(晋书阮籍传 及曹爽辅政,召为参军。籍因以疾辞,屏于田里。岁余而爽诛,时人服其远识。宣帝为太傅,命籍为从事中郎。)
(晋书鲁芝传 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使持节、领护匈奴中郎将、振威将军、并州刺史。)
(晋书五行中 魏明帝太和中,京师歌《兜铃曹子》,其唱曰“其柰汝曹何”,此诗妖也。其后曹爽见诛,曹氏遂废。)(宋书五行二)
(晋书五行中 魏齐王正始末,河南尹李胜治听事,有小材激堕,楇受符吏石彪头,断之,此木沴金也。胜后旬日而败。)(宋书五行二)
(太平御览卷三十七引魏志 岁朝,西北大云风,尘埃蔽天。十余日间,何晏乃诛。)(今本不见。)
魏诛大将军曹爽等,右将军夏侯霸来降。(后主传 夏侯渊传注引魏略夏侯霸传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
(夏侯渊传注引魏略夏侯霸传 及司马宣王诛曹爽,遂召玄,玄来东。霸闻曹爽被诛而玄又徵,以为祸必转相及,心既内恐;又霸先与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为征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
(晋书羊祜传 夏侯霸之降蜀也,姻亲多告绝,祜独安其室,恩礼有加焉。)
(太平御览卷四百四十二引魏氏春秋 嘉平元年,右将军夏侯霸本蜀人,问太傅之德,霸对曰:“彼自吻家,非人臣也。”问京师俊士,对曰:“有钟会者,若管朝政,吴蜀之忧也。”)
(钟会传注引世语 夏侯霸奔蜀,蜀朝问“司马公如何德”?霸曰:“自当作家门。”“京师俊士”?曰:“有钟士季,其人管朝政,吴、蜀之忧也。”)
(钟会传注引汉晋春秋 初,夏侯霸降蜀,姜维问之曰:“司马懿既得彼政,当复有征伐之志不?”霸曰:“彼方营立家门,未遑外事。有钟士季者,其人虽少,终为吴、蜀之忧,然非非常之人亦不能用也。”)
丙午,大赦。(齐王芳纪)
丁未,以太傅司马宣王为丞相,固让乃止。(齐王芳纪 晋书宣帝纪 全晋文卷一)
(晋书景帝纪 事平,以功封长平乡侯,食邑千户,寻加卫将军。)
(晋书文帝纪 及诛曹爽,帅众卫二宫,以功增邑千户。)
(王昶传 嘉平初,太傅司马宣王既诛曹爽,乃奏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一,欲崇道笃学,抑绝浮华,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其二,欲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其三,欲令居官者久於其职,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其四,欲约官实禄,励以廉耻,不使与百姓争利;其五,欲绝侈靡,务崇节俭,令衣服有章,上下有叙,储谷畜帛,反民於朴。诏书褒赞。因使撰百官考课事,昶以为唐虞虽有黜陟之文,而考课之法不垂。周制冢宰之职,大计群吏之治而诛赏,又无校比之制。由此言之,圣主明於任贤,略举黜陟之体,以委达官之长,而总其统纪,故能否可得而知也。其大指如此。)(全三国文卷三十六)
(晋书天文中 嘉平元年二月己未朔,日有蚀之。)(宋书五行五)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