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份: 魏嘉平四年 蜀延熙十五年 吴太元二年 神凤元年 建兴元年1月
- 类别: 政治
- 事件名: 以司马师为大将军统领新政
- 地点:
- 人物: 司马师 武陔 阮籍 李熹 司马孚 王基 孙权 孙奋 孙休 孙和 孙弘 邓艾 刘豹 孙休朱夫人 孙和何姬 夏侯尚
- 是否史实: 是
- 年份: 252年
- 出处: 三国志 晋书 全三国文 宋书
春正月癸卯,以抚军大将军司马景王为大将军。(齐王芳纪 晋书景帝纪)
(晋书职官志 后以叔父孚为太尉,奏改大将军在太尉下。)
(北堂书钞卷五十一引晋公卿礼秩 景帝为魏侍中,叔父孚为太尉,不欲居上也。)(宋书百官上)
(宋书百官上 及晋景帝为大将军,置掾十人,西曹、东曹、户曹、仓曹、贼曹、金曹、水曹、兵曹、骑兵各一人,则无属矣。)
(通典职官十 魏司马景王为大将军,有骑兵掾。)
(夏侯尚传附夏侯玄传注引魏略李丰传 至嘉平四年宣王终后,中书令缺,大将军谘问朝臣:“谁可补者?”或指向丰。丰虽知此非显选,而自以连婚国家,思附至尊,因伏不辞,遂奏用之。)
(王基传 司马景王新统政,基书戒之曰:“天下至广,万机至猥,诚不可不矜矜业业,坐而待旦也。夫志正则众邪不生,心静则众事不躁,思虑审定则教令不烦,亲用忠良则远近协服。故知和远在身,定众在心。许允、傅嘏、袁侃、崔赞皆一时正士,有直质而无流心,可与同政事者也。”景王纳其言。)(全三国文卷三十八)
(邓艾传 是时并州右贤王刘豹并为一部,艾上言曰:“戎狄兽心,不以义亲,强则侵暴,弱则内附,故周宣有玁狁之寇,汉祖有平城之围。每匈奴一盛,为前代重患。自单于在外,莫能牵制长卑。诱而致之,使来入侍。由是羌夷失统,合散无主。以单于在内,万里顺轨。今单于之尊日疏,外土之威浸重,则胡虏不可不深备也。闻刘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为二国,以分其势。去卑功显前朝,而子不继业,宜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离国弱寇,追录旧勋,此御边长计也。”又陈:“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大将军司马景王新辅政,多纳用焉。)(全三国文卷四十四)
(晋书李熹传 景帝辅政,命憙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憙到,引见,谓憙曰:“昔先公辟君而君不应,今孤命君而君至,何也?”对曰:“先君以礼见待,憙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憙畏法而至。”帝甚重之。)
(晋书阮籍传 及帝崩,复为景帝大司马从事中郎。)
(阮籍传大司马从事中郎当为大将军从事中郎。)
(晋书武陔传 景帝为大将军,引为从事中郎。)
帝卧疾,悟和无罪,欲征还,孙弘等固谏,事不再乃止,立故太子和为南阳王,居长沙;子奋为齐王,居武昌;子休为琅邪王,居虎林。(吴主传 孙和传 孙休传 孙奋传 建康实录吴中)
(孙休朱夫人传 休为琅邪王,随居丹阳。)
(孙和何姬传 太子和既废,后为南阳王,居长沙。)(晋书五行中 吴孙权太元二年正月,封前太子和为南阳王,遣之长沙,有鹊巢其帆樯。和故宫僚闻之,皆忧惨,以为樯末倾危,非久安之象。是后果不得其死。)(宋书五行三)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