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份: 魏嘉平五年 蜀延熙十六年 吴建兴二年10月
- 类别: 政治
- 事件名: 孙峻伏兵杀诸葛恪於殿堂。以孙峻为丞相
- 地点:
- 人物: 孙亮 孙峻 孙和 诸葛恪 诸葛融 李衡 纪陟 聂友 邓艾 司马师 张震 朱绩 施宽 施绩 孙壹 全熙 徐平 吕据 滕胤 张缉 张嶷 诸葛瞻
- 是否史实: 是
- 年份: 253年
- 出处: 三国志 全三国文 宋书 晋书 太平寰宇记
九月,又治兵向青、徐,左右切谏军旅不宜数动,恪不受谏。(建康实录吴中下 诸葛恪传)
冬十月,大飨。武卫将军孙峻伏兵杀恪於殿堂。大赦。以峻为丞相,封富春侯。(孙亮传 诸葛恪传 孙峻传 晋书五行下 建康实录吴中下 全三国文卷七十三)
(晋书五行中 吴诸葛恪征淮南归,将朝会,犬衔引其衣。恪曰:“犬不欲我行乎?”还坐。有顷复起,犬又衔衣,乃令逐犬,遂升车,入而被害。)(宋书五行二)(宋书五行三 吴诸葛恪将见诛,盥洗水血臭;侍者授衣,衣亦臭。此近赤祥也。)
(宋书五行五 恪已被害,妻在室,使婢沃盥,闻婢血曈。又眼目视瞻非常,妻问其故,婢蹶然跃起,头至栋,攘臂切齿曰:“诸葛公乃为峻所杀。”)
(孙峻传 滕胤以恪子竦妻父辞位,峻曰:“鲧禹罪不相及,滕侯何为?”峻、胤虽内不沾洽,而外相包容,进胤爵高密侯,共事如前。)
(孙綝传 初,峻从弟虑与诛诸葛恪之谋,峻厚之,至右将军、无难督,授节盖,平九官事。)
(诸葛瑾传附诸葛融 恪既诛,遣无难督施宽就将军施绩、孙壹、全熙等取融。融卒闻兵士至,惶惧犹豫,不能决计,兵到围城,饮药而死,三子皆伏诛。)
(朱然传附朱绩传 冬,恪、融被害,绩复还乐乡,假节。)(吕范传附吕据传 明年,孙峻杀诸葛恪,迁据为骠骑将军,平西宫事。)(孙静传附孙奂传 孙峻之诛诸葛恪也,壹与全熙、施绩攻恪弟公安督融,融自杀。壹从镇南迁镇军,假节督夏口。)
(虞翻传注引会稽典录 恪被害,子建亡走,为平部曲所得,平使遣去,别为佗军所获。)
(陆逊传附陆景注引文士传 陆景母张承女,诸葛恪外生。恪诛,景母坐见黜。)(晋书五行上 吴孙亮建兴二年,诸葛恪征淮南,后所坐听事栋中折。恪妄兴征役,夺农时,作邪谋,伤国财力,故木失其性致毁折也。及旋师而诛灭,于《周易》又为“栋挠之凶”也。)
(太平寰宇记卷九十 白都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周回五百步,西南面临大江。按舆池志,昔有白仲都于此山学道,白曰飞升,因以为名。西临大江。孙峻追诸葛恪子竦于此也。)
(诸葛瑾传附诸葛融注引江表传 先是,公安有灵鼍鸣,童谣曰:“白鼍鸣,龟背平,南郡城中可长生,守死不去义无成。”及恪被诛,融果刮金印龟,服之而死。)(晋书五行中 宋书五行二)
(晋书五行中 吴孙亮初,童谣曰;“吁汝恪,何若若,芦苇单衣篾钩络,于何相求常子阁。”“常子阁”者,反语石子堈也。钩络,钩带也。及诸葛恪死,果以苇席裹身,篾束其要,投之石子堈。后听恪故吏收敛,求之此堈云。)(宋书五行二)
(太平御览卷五百四十七引吴录 诸葛恪将诛,有着衰衣入其阁。令人诘,答曰:“不自知入时。”外内守备亦不见也。)
(邓艾传 诸葛恪围合肥新城,不克,退归。艾言景王曰:“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於外事,虐用其民,悉国之众,顿於坚城,死者万数,载祸而归,此恪获罪之日也。昔子胥、吴起、商鞅、乐毅皆见任时君,主没而败。况恪才非四贤,而不虑大患,其亡可待也。”恪归,果见诛。)
(张既传附张缉传注引魏略 又尝对司马大将军料诸葛恪虽得胜於边土,见诛不久。大将军问其故,缉云:“威震其主,功盖一国,欲不死可得乎?”及恪从合肥还,吴果杀之。大将军闻恪死,谓众人曰:“诸葛恪多辈耳!近张敬仲县论恪,以为必见杀,今果然如此。敬仲之智为胜恪也。”)
(张嶷传 吴太傅诸葛恪以初破魏军,大兴兵众以图攻取。侍中诸葛瞻,丞相亮之子,恪从弟也,嶷与书曰:“东主初崩,帝实幼弱,太傅受寄讬之重,亦何容易!亲以周公之才,犹有管、蔡流言之变,霍光受任,亦有燕、盖、上官逆乱之谋,赖成、昭之明,以免斯难耳。昔每闻东主杀生赏罚,不任下人,又今以垂没之命,卒召太傅,属以后事,诚实可虑。加吴、楚剽急,乃昔所记,而太傅离少主,履敌庭,恐非良计长算之术也。虽云东家纲纪肃然,上下辑睦,百有一失,非明者之虑邪?取古则今,今则古也,自非郎君进忠言於太傅,谁复有尽言者也!旋军广农,务行德惠,数年之中,东西并举,实为不晚,原深采察。”恪竟以此夷族。)(全三国文卷六十二)
(张昭传附张承传 又诸葛恪年少时,众人奇其英才,承言终败诸葛氏者元逊也。)(张昭传附张承传 震诸葛恪诛时亦死。)
(孙休传注引襄阳记 后常为诸葛恪司马,幹恪府事。恪被诛,李衡求为丹杨太守。)
(孙和传 及恪被诛,孙峻因此夺和玺绶,徙新都,又遣使者赐死。和与妃张辞别,张曰:“吉凶当相随,终不独生活也。”亦自杀,举邦伤焉。)
(孙和何姬传 孙亮即位,孙峻辅政。峻素媚事全主,全主与和母有隙,遂劝峻徙和居新都,遣使赐死,嫡妃张氏亦自杀。何姬曰:“若皆从死,谁当养孤?”遂拊育皓,及其三弟。)
(孙皓传注引吴录 纪陟初为中书郎,孙峻使诘南阳王和,令其引分。陟密使令正辞自理,峻怒。陟惧,闭门不出。)
(诸葛恪传附聂友 恪诛后,孙峻忌友,欲以为郁林太守,友发病忧死。)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