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份: 魏嘉平六年 正元元年 蜀延熙十七年 吴五凤元年10月
- 类别: 政治
- 事件名: 司马师遣使迎立曹髦,改元,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
- 地点:
- 人物: 王肃 郑袤 曹髦 阮籍 钟会 卢毓 傅嘏 王观 王基 邓艾 高柔
- 是否史实: 是
- 年份: 254年
- 出处: 三国志 昭明文选 晋书 北堂书钞
十月己丑,曹髦至于玄武馆,群臣奏请舍前殿,公以先帝旧处,避止西厢;群臣又请以法驾迎,公不听。(高贵乡公髦纪)(晋书郑袤传 高贵乡公即位,袤与河南尹王肃备法驾奉迎于元城。)
庚寅,曹髦入于洛阳,群臣迎拜西掖门南,公下舆将答拜,儐者请曰:“仪不拜。”曹髦曰:“吾人臣也。”遂答拜。至止车门下舆。左右曰:“旧乘舆入。”曹髦曰:“吾被皇太后徵,未知所为!”遂步至太极东堂,见于太后。(高贵乡公髦纪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
魏高贵乡公曹髦
其日即皇帝位於太极前殿,百僚陪位者欣欣焉。诏曰:“昔三祖神武圣德,应天受祚。齐王嗣位,肆行非度,颠覆厥德。皇太后深惟社稷之重,延纳宰辅之谋,用替厥位,集大命于余一人。以眇眇之身,讬于王公之上,夙夜祗畏,惧不能嗣守祖宗之大训,恢中兴之弘业,战战兢兢,如临于谷。今群公卿士股肱之辅,四方征镇宣力之佐,皆积德累功,忠勤帝室;庶凭先祖先父有德之臣,左右小子,用保乂皇家,俾朕蒙闇,垂拱而治。盖闻人君之道,德厚侔天地,润泽施四海,先之以慈爱,示之以好恶,然后教化行於上,兆民听於下。朕虽不德,昧於大道,思与宇内共臻兹路。书不云乎:‘安民则惠,黎民怀之。’”(高贵乡公髦纪 东海定王霖传 全三国文卷十一)
(晋书景帝纪 天子受玺惰,举趾高,帝闻而忧之。及将大会,帝训于天了曰:“夫圣王重始,正本敬初,古人所慎也。明当大会,万众瞻穆穆之容,公卿听玉振之音。诗云:‘示人不佻,是则是效。’易曰:‘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虽礼仪周备,犹宜加之以祗恪,以副四海颙颙式仰。”)(晋书荀顗传 及高贵乡公立,顗言于景帝曰:“今上践阼,权道非常,宜速遣使宣德四方,且察外志。”)
大赦,改元。减乘舆服御,后宫用度,及罢尚方御府百工技巧靡丽无益之物。(高贵乡公髦纪)
(晋书景帝纪 遣使迎高贵乡公于元城而立之,改元曰正元。天子受玺惰,举趾高,帝闻而忧之。及将大会,帝训于天了曰:“夫圣王重始,正本敬初,古人所慎也。明当大会,万众瞻穆穆之容,公卿听玉振之音。诗云:‘示人不佻,是则是效。’易曰:‘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虽礼仪周备,犹宜加之以祗恪,以副四海颙颙式仰。”)(全晋文卷一)
冬十月壬辰,遣侍中持节分適四方,观风俗,劳士民,察冤枉失职者。(高贵乡公髦纪)
癸巳,假大将军司马景王黄钺,入朝不趋,奏事不名,剑履上殿。(高贵乡公髦纪 晋书景帝纪 全三国文卷十一 全晋文卷一)(昭明文选为郑冲劝晋王笺注引王隐晋书 天子策上为相国。)
戊戌,黄龙见于邺井中。(高贵乡公髦纪 晋书五行下 宋书五行五 宋书符瑞中)
甲辰,命有司论废立定策之功,封爵、增邑、进位、班赐各有差。(高贵乡公髦纪)(晋书文帝纪 高贵乡公之立也,以参定策,进封高都侯,增封二千户。)(太平御览卷二百引王隐晋书)(傅嘏传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武卿亭侯。)(卢毓传 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大梁乡侯。封一子亭侯。)(高柔传 高贵乡公即位,进封安国侯。)(王观传 高贵乡公即位,封中乡亭侯。)(王基传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常乐亭侯。)(邓艾传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钟会传 高贵乡公即尊位,赐爵关内侯。)(晋书王祥传 高贵乡公即位,与定策功,封关内侯,拜光禄勋。)(晋书郑袤传 封广昌亭侯。)
(晋书阮籍传 高贵乡公即位,封关内侯。徙散骑常侍。)
(北堂书钞卷五十八引竹林七贤传 阮籍字嗣宗,高贵乡公以为散骑常侍,非其好也。)(晋书鲁芝传 高贵乡公即位,赐爵关内侯,邑二百户。)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