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程005三国屯书迷的诞生2009~2014

1 易中天 《品三国》

《易中天品三国》是央视CCTV-10历史频道演播类节目,《百家讲坛》系列之一。主讲人易中天,还原真实曹操,替周瑜辩诬,正说诸葛亮,重评司马懿。纵论天下,闲话三分。细品是非功过,总结成败得失。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将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纵论三国天下大事,细品英雄成败得失。易中天教授将从平民角度为大家解读。

2006年正月十五,《易中天品三国》正式开播,每周一期,一时间,“易中天”和“三国”成为当下人们议论的话题,易中天一时成为文化界的热点人物,有关易中天的报道频频见于报端,他所带动的文化热点被媒体称之为“易中天现象”,《新京报》开辟专栏谈论“易中天现象”。《三联生活周刊》的一篇“学术超男”易中天,让易中天又增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头衔,当然在这些热闹声中,也夹杂着一些批评的声音,甚至有些专家和学者对“易中天现象”提出了质疑。

2005年四月易中天初登《百家讲坛》,开讲《汉代风云人物》,他独特的讲史风格,迅速让观众记住了这个有着南方口音,说话诙谐幽默的易中天。2006年易中天开始品三国,他特立独行的话语表达和思维方式在《品三国》中,发挥到了极致,并且树立了妙语连珠、充满活力的说史风格,曾一度被媒体誉为“生猛史学和麻辣史学”。但易中天自己却将风格定位为“萝卜史学”,在易中天看来,“萝卜史学’是草根食品,很有营养,也符合《百家讲坛》讲史学的特点,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这也让一大批观众对易中天的讲座兴致盎然,但是另一方面,他的这种讲课方式也受到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质疑。

易中天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后转至厦门大学,任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长期从事文学、美学等跨学科研究。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易中天曾致力于让学术走向大众,撰写出版了“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品读中国》文化系列图书,但当时影响不是很大。2005年,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开讲后,带动了他的图书销量,特别是《易中天品三国》屡屡占据图书排行榜第一的位置。易中天再次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品三国》是200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易中天。《品三国》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解历史受到追捧,于2006年开始拍摄《易中天品三国》,并同时出版同名书籍《品三国》。

《品三国》基本囊括了易中天在“百家讲坛”讲三国的内容。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领袖人物和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也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化论而无一例外地脸谱化了,中国历史则变成了一个大戏台。但我们从来就不知道舞台上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白脸和白鼻子,也不知道红脸和黑脸的什么时候才能出现,因为我们不知道编剧和导演是谁。我们只能寄希望于运气和等待,却不肯承认每一次“善报”,往往也差不多意味着下一次“恶运”的来临。

(开场白)大江东去

◎第一部:魏武扬鞭

(1)真假曹操

(2)奸雄之谜

(3)能臣之路

(4)何去何从

(5)一错再错

(6)深谋远虑

(7)先入为主

(8)鬼使神差

(9)一决雌雄

(10)胜败有凭

(11)海纳百川

(12)天下归心

◎第二部:孙刘联盟

(13)青梅煮酒

(14)天生奇才

(15)慧眼所见

(16)三顾茅庐

(17)隆中对策

(18)江东基业

(19)必争之地

(20)兵临城下

(21)临危受命

(22)力挽狂澜

(23)中流砥柱

(24)赤壁疑云

附录一 心平气和说空城

附录二 我的历史观

编辑后记

下部:

◎第三部:三足鼎立

(25)半途而废

(26)得寸进尺

(27)进退失据

(28)借刀杀人

(29)命案真相

(30)夺嫡之争

(31)趁虚而入

(32)蜜月阴谋

(33)白衣渡江

(34)败走麦城

(35)夷陵之战

(36)永安托孤

◎第四部:重归一统

(37)非常君臣

(38)水火难容

(39)痛失臂膀

(40)祸起萧墙

(41)以攻为守

(42)无力回天

(43)风云际会

(44)坐断东南

(45)情天恨海

(46)冷暖人生

(47)逆流而上

(48)殊途同归

(结束语)滚滚长江东逝水

一、士族取代贵族

二、门阀遭遇军阀

三、南方对抗北方

四、逐鹿未必得鹿

五、解铃还须系铃

六、后浪变成前浪

后记

2 沈忱《煮酒品三国》

本书是民间学者沈忱20余年来,对《三国演义》进行庖丁解牛式研读的笔记。

该书分为“品事集”和“品人录”两部分,前者主要考证疑事之真伪,探究史误根源;后者则还原风云人物的真实面貌,评述功过是非。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观点新颖鲜明,论述清新平和。作者学识丰富,娓娓道来之中豁然开朗,令人耳目一新。和一些专家在电视上论讲三国历史,迎合现代趣味不同,《煮酒品三国》旨趣更在于理解历史、理解古人,不但剖析了三国史实,也洞察了《三国演义》的主观文学审美,达到与古人对饮、与历史言欢的境界,这是读此书的最大得益之处。

沈忱(灿烂海滩),文史学者,民间学者,1967年生人,原籍江西南昌。出生在学者世家,其父沈家仁是研究《三国演义》《水浒传》的名家。自小得益于父亲的熏陶,从1983年起发表古典文学研究文章,乃至在报纸开“三国趣谈”专栏,研习三国撰写笔记已有二十余年。著有《煮酒品三国》《煮酒说水浒》《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诸侯》《三国,不能戏说的历史·英雄》《告诉你一个真三国》《智者千虑诸葛亮》《那时英雄——正说三国名将》《三国不是演义》《我是曹操——乱世英雄的传奇经历》《三国谋士今日观》《中国历代战争之汉末烽烟》等。

《中国历代战争之汉末烽烟》是2015年3月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沈忱、何昆。

《中国历代战争之汉末烽烟》通过对东汉末年十二场战争的历史再现,真实还原三国的前世今生——征讨董卓:分崩离析之始;袁绍统一河北之战:袁绍霸主地位的确立;兖州之战:魏武王不舍的基业;江东之战:孙吴帝国奠基战;官渡之战:定鼎中原的关键战役;赤壁之战:三分天下雏形之战;关中之战:平定西北的关键战役;合肥之战:改变国策的一场战争;益州之战:蜀汉帝国奠基战;汉中之战:刘备胜曹操的经典战例;襄樊之战:孙刘联盟的破裂;夷陵之战:三国鼎立的确立。全书配有翔实、精美的战争地图,作者换种角度重述军事历史和战争史,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三国前传。

3 赵剑敏 《大三国》十卷本

这套书我很难得的能看完2/3

大三国

作者: 赵剑敏
出版社: 安徽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全10册
出版年: 2012-1

该丛书采用大散文笔法,对学术研究进行通俗化写作,全面叙述真实的三国历史,是目前国内研究三国历史规模最大的一部通史性著作。

大三国·第一卷:风起青萍

大汉雄风劲飚四百年,到头成强弩之末。君主昏聩,宦官专权,外戚裙舞,肩负道义的士人奋起抗争,酿就千古奇冤的党锢之祸。官场腐败,边境不宁,天灾连着人祸,民不聊生,激出黄巾黄旗黄海洋。残阳泣血,风起云涌,卷起一场天崩地坼的大变局。乱世造英雄,袁绍、曹操、刘备、孙坚等豪杰,摩拳擦掌,从地平线上纷纷冒出身影。

大三国·第二卷:天下板荡

政坛犹如走马灯,官场好似战场。大将军何进欲对十常侍决战,可出师未捷身先死。袁绍、袁术兄弟奋起神勇,将宦官们送上不归路。西北军阀董卓相机入京,废立天子,秽乱宫廷,倒行逆施。天下诸侯结成反董大联盟,拥戴袁绍作了盟主。曹操、孙坚执坚披锐,打得董卓将洛阳焚为白地,西窜长安。王允设计拉拢吕布,将董卓点了天灯。

大三国·第三卷:铁血沙场

董卓余部杀向长安,王允慷慨就义。西京陷落,军阀关中大交兵,争夺天子,献帝流亡般返归洛阳。公孙瓒崛起于幽燕大地,成了冀州主人的袁绍,无法容忍两强并立,灭了公孙瓒。曹操东进兖州,收降三十万黄巾军,击败争夺的吕布,为父报仇,血洗彭城;审时度势,迎献帝于许都,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袁术雄占南阳,刘备得领徐州牧。

大三国·第四卷:英雄逐鹿

刘备得徐州,搅进吕布,失了徐州。与之瓜葛不断的袁术,以为天命所归,肆无忌惮登上帝位,最终分崩离析,吐血而亡。曹操三征徐州,于白门楼斩了吕布;煮酒论英雄,吓跑寄身许都的刘备。孙坚进攻刘表阵亡,孙策收拾残众,铁军横扫,称霸江东。曹操收降张绣,展开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兵进冀州,灭了袁氏集团,再东临碣石征乌桓。

大三国·第五卷:鼎足分立

曹操拜丞相,挥师南下荆州。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刘表逝世,刘琮投降曹操。刘备弃樊城而走,于长坂坡被曹操击破,联合刘琦,进驻江夏。孙权联刘抗曹,诸葛亮出使江东,周瑜羽扇纶巾,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三家鼎足分立。刘备横扫四郡,取得南荆州,再以借荆州,暂缓孙刘冲突。孙权北据合肥抵御曹操,南向图谋交州。

大三国·第六卷:王气缤彩

刘备入吴迎娶孙夫人,冲破周瑜羁留,返回荆州。曹操唯才是举,文姬归汉。刘焉经营益州,接了位的刘璋,为抗击张鲁侵犯,迎刘备入蜀。潼关大战,马超战败,先投张鲁,再投刘备。反客为主,刘备取了益州。孙权捍卫合肥,与张辽大战逍遥津,把交州纳入版土。曹操晋升魏王,与刘备争夺汉中,会战阳平关。刘备获胜,称汉中王。

大三国·第七卷:烈士暮年

围绕荆州主权,孙刘两家兵连祸结。关羽单刀赴会,拒绝鲁肃归还荆州要求;兵围魏方樊城,水淹七军,出偏师北伐,威震华夏。吕蒙偷袭江陵,关羽败走麦城,走上英雄末路。曹操逝去,曹丕改朝换代,终结东汉,创建魏朝。刘备亦步亦趋,缔造蜀汉。孙权凭借长江天险称吴王。刘备为关羽报仇,以求规复荆州,挥师东征,夷陵之战,被陆逊火烧连营。

大三国·第八卷:纵横捭阖

刘备白帝城托孤,刘禅继位,诸葛亮成为相父,治理蜀汉,重构蜀吴联盟。孙权耍弄曹丕,迟迟不送质子。曹丕亲征东吴,连步赤壁后尘,望江兴叹,英年早逝。司马懿屡创神话,确立在曹魏特殊地位。诸葛亮欲要北伐,先行南征,七擒七纵孟获,稳固大后方。吴魏对决,孙权获石亭大捷,黄袍加身,建立东吴。魏、蜀、吴三国正式鼎立。

大三国·第九卷:绝世手笔

诸葛亮拉开北伐曹魏序幕,兵出祁山,收姜维,失街亭,挥泪斩马谡。北伐一次未成,接二连三,直至六次,与司马懿打得惊天地泣鬼神,遗恨病死五丈原。割据辽东的公孙渊,虎帐翻覆手,戏东吴,逗曹魏,火中取栗。司马懿奇兵跃千里,扫平辽东;接着端了曹爽集团,控制朝政。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接过权杖,玩曹家天子于股掌之间。

大三国·第十卷:三家归晋

姜维秉承诸葛亮遗志,连连北伐,殆无成功。孙权英雄暮年,安排继承人失措,造成朝廷内部大纷争,归葬梅花山。诸葛恪执政,伐魏失利,遭孙峻暗算。司马昭点钟会、邓艾为将,发动伐蜀战争,刘禅出降,蜀汉灭亡。司马炎完成司马昭未竟之业,逼迫曹魏末代皇帝曹奂禅让,建立晋朝;大举伐吴,孙皓出降,东吴灭亡,三家归晋,天下一统。

赵剑敏,男,祖籍江苏无锡,1955年3月出生于上海。上海大学历史学教授。长期研究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等。 于京、沪、港、台出版《盛世魂》、《竹林七贤》、《细说隋唐》、《五代史》、《皇冠与凤冠》、《远去的牧歌》等著作,另有拿著六部,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散文、杂文数十篇。曾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盛世魂》、《竹林七贤》已由韩国首尔时代出版社推出韩文版。

对于我个人来说是十分推崇这套书的,但是豆瓣评分不高,而且在市面上也不畅销,或许是我不懂书吧,但我还是想推荐给大家看看

文史结合的写法和体裁在当时还算比较新颖的,不像纯史的那样枯燥,也不像纯文的脱离史实
(以下是网上搜到的当时关于这套书的报道)
由上海大学教授赵剑敏撰写的10卷本275万言的《大三国》日前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暨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10卷是:《风起青萍》、《天下板荡》、《铁血沙场》、《英雄逐鹿》、《鼎足分立》、《王气缤彩》、《烈士暮年》、《纵横捭阖》、《绝世手笔》、《三家归晋》。全书采用大散文笔法,叙述、评说了东汉末年至三家归晋百年左右的历史,该书引用资料的范围包括正史、编年史、杂史、起居注、职官、传记、仪注、刑法、目录、谱牒、方志、笔记、稗乘、文赋、诗词、令曲、天文、地理、气象、植物、动物、农谚、考古以及古今相关研究成果,各种文本多达数百种

我校赵剑敏教授潜心十年撰写的十卷本近300万字的《大三国》新书首发式,于2012年1月9日,由时代出版传媒公司和安徽人民出版社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经销商、文化界、媒体代表参加;时代出版公司副总经理韩进,《大三国》作者赵剑敏教授、安徽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丁怀超出席首发式并致辞;首发式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副总编李旭主持。

《大三国》是目前国内描述三国历史字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部通史性普及著作,丛书共十卷:《风起青萍》、《天下板荡》、《铁血沙场》、《英雄逐鹿》、《鼎足分立》、《王气缤彩》、《烈士暮年》、《纵横捭阖》、《绝世手笔》、《三家归晋》,每卷近30万字,叙述、评说了东汉末年至三家归晋100多年的中国历史。

《大三国》结合正史《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的各自优势,同时扬长避短,借助大史诗的手法,别开生面的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这种采用文史哲合一的大散文手法,用相对编年史的段落配置,人物传记与事件记录的融合,重新组合现存的各种史料,真实且艺术地展现三国时代的大气象,灵动地刻画出三国群英谱,浮现众生相,揭示因果链,以此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三国全史。

本书采撷引用的资料范围,比《三国志》、《三国演义》更广,包括正史、编年史、杂史、起居注、职官、传记、仪注、刑法、目录、谱牒、方志、笔记、稗乘、文赋、诗词、令曲、天文、地理、气象、植物、动物、农谚、考古,以及古今研究成果等数据,各种文本多达数百多种。该套丛书的出版,既弥补了正史《三国志》的古涩难懂,又回避了《三国演义》的故事虚构,是目前国内出版规模最大的一部三国历史全书。这部文笔优美、充满思想的优秀历史读物,不仅可以成为党政干部、商界文化界人士的身边读物,也是广大青少年普及历史知识、提高写作水平的一部必备图书。

《大三国》丛书作者赵剑敏教授,始终致力于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三国至隋唐史,写作笔法自成一体。先后写作出版了《盛世魂》、《竹林七贤》、《皇冠与凤冠》、《五代史》、《细说隋唐》、《大唐玄宗时代》、《大唐盛世》(1-4卷)等多部著作,备受读者欢迎。

4 今注本二十四史 三国志(杨耀坤 2013.9出版 巴蜀书社)

记得当时是从新华书店购入的。具体时间记不太清了。应该是在2013-2014年期间。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杨耀坤教授校注的《今注本二十四史·三国志》,已于2012年1月由巴蜀书社出版发行。该书分装为十二册,118.6印张,长达341万字,堪称鸿篇巨制。

该书系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编纂,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财政部重大出版工程资助项目的最终成果《今注本二十四史》中的一种或一史。《今注本二十四史》1994年由文化部批准立项,许嘉璐任工作委员会主任、张玉文任秘书长;张政烺任编纂委员会总编纂,赖长扬、孙晓任执行总编纂。何兹全、林甘泉、伍杰、陈高华、陈祖武任学术顾问。2005年该重大出版工程被新闻出版署列入“十一五”期间(2006年—2010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是故自1995年起,迄今已进行了十六年。杨先生也孜孜矻矻为之工作研究了十几个春秋。如今终于修成正果,隆重出版,十分可喜可贺。

较之以前的同类著作,该书至少有两大优点特色和学术价值。

一是部头最大,注文最长。蜀汉—西晋陈寿(巴西安汉人,今四川南充人,233—297年)《三国志》为中国古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且为其中特别重要的前四史之一,按所记载的时代(朝代)历史为序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若按作者生活的时代和成书年代,则《三国志》还比范晔(398—445年)《后汉书》早一个半世纪。故历来为学界和世人看重,是了解认识魏蜀吴三国历史的最重要的史书和原始资料文献。陈寿《三国志》较简略,共36万余字(不含标点符号,下同),在纪传体史书中没有志和表。一百多年后,刘宋裴松之(372—451年)为《三国志》做注,弥补了其较简略和没有志与表的缺点,新增注文共32万余字。这样,陈之正文和裴之注文合计68万余字。因裴注成书时间与范晔(398—445年)《后汉书》同时,故其性质和地位等同于经典古籍和原始资料文献。从此两书合并抄写、装订、流传、刊印。以后对《三国志》做注研究的学者代不乏人,但都属于文言古注且不标点,包括民国时代成书、解放初期出版的卢弼先生《三国志集解》(约160万字)。那是迄当时为止关于《三国志》的最详注本。建国后,陈乃乾先生对《三国志》首次做了断句标点校改,并出很少量的校记。1959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了首个标点本,全书100万字(含标点符号等)。《今注本三国志》比陈乃乾标点本多出241万字,比卢弼“集解”多出180万字。注文长自然注文的内容也就最丰富,研究得最深,涉猎的问题和方面也最多。

二是在中国古代史学史和古籍整理研究史上还给裴松之的古注做了注,且较详尽深入,具有拓展之功。《今注本三国志》也兼有集解之性质,实乃集以往对陈寿《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研究之大成,并有诸多创新和推进,可谓新意迭出,新见俯拾皆是。

《今注本二十四史》的出版是中国古代史学史研究和古籍整理方面的标志性重大成果,竖起了一座丰碑,对于弘扬和传承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今注本三国志》则是组成这座丰碑的几十个构件和部分之一,将永立之于书架,成为治和学魏蜀吴三国历史的学者案头之必备。

创作背景

1:清乾隆年间,其成果是殿本。

2: 20世纪30年代,张元济先生组织的整理,其成果是百衲本。

3: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华书局出面进行的整理,其成果是中华书局标点本。

4: 21世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立项,数百位史学专家集中整理,其成果是巴蜀书社今注本。

作品评价

1:二十四史整理历史进程中第四次大规模的学术活动,将二十史的整理与研究推向更高更新阶段。

2:首次全方位、专业、集中系统地对二十四史进行原创性注释,填补了“二十四史”有史无注的空白。

3:著名史学家张政烺担任总编纂,何兹全、林甘泉等先生担任顾问。集结300余位断代史、专题史学家,集中打造全新的二十四史传世善本。

4: 充分采用历代特别是现当代史学研究的成果,代表着我国历史研究的整体水平和最新成果。该系列丛书的出版必将以其高质量的学术品味和深入浅出的著述风格,成为我国二十四史的又一个传世本。

5:《今注本二十四史》开创了古籍整理新的观念、新的思维和新的方法。

声明:本文为原创,作者为 fzhryang,转载时请保留本声明及附带文章链接:http://www.hryang.com/2024/03/16/san_guo_li_cheng_005_san_guo_mi_de_dan_sheng_2009_2014/

评论已关闭